藥代最大危機來了 大批普通西醫不能開中成藥

核心提示:藥代最大危機來了 大批普通西醫不能開中成藥
醫藥代表最大危機來了。
危機,大批普通西醫不能開中成藥
日前,國家衛健委公布第一批國家級重點監控目錄同時宣布:非中藥,中醫類別醫師,要經過不少于1年系統學習中醫藥專業知識并考核合格后,遵照中醫臨床基本的辨證施治原則,可以開具中成藥處方。
據國家衛健委6月22日發布的《2018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全國執業(助理)醫師共360.7萬人,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有57.5萬人,占整個群體的15.9%。
這意味著,大批普通西醫不再具備中成藥處方權。
一批醫藥代表被堵死
盡管第一批目錄中沒有行業熟悉的中藥注射劑,但不意味著這些經常被列為輔助用藥重點監控的大品種能安然無恙。
實際上2018年12月12日,國家衛健委在《關于做好輔助用藥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了“國家輔助用藥目錄”,以及2017版國家醫保目錄對多個中藥注射劑進行使用范圍的限定下,中藥注射劑已成為“眾矢之的”,銷量下滑。
米內網數據顯示,在國家日趨嚴格的監管下,中藥注射劑在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的銷售額規模有緩慢下滑的趨勢,2018年跌破1000億元,增長率為-8.54%。
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中藥注射劑的銷售情況(單位:萬元)
(來源: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競爭格局)
諸多普通西醫處方受限后,大量中成藥特別是中藥注射劑的代表,無論是賴以生存的回扣營銷、還是方興未艾的學術推廣,都碰到了難以避開的難題,出路被堵死。
只會帶金銷售的藥代,沒有未來
國家衛健委公布目錄的目的,就是規范醫師處方行為,保證合理用藥。所謂合理用藥,就是不能亂開藥、萬金油的藥隨便用、大處方,而這些不合理使用的藥品,大多都和帶金銷售、回扣有著說不清楚的關系。
目前醫改的一些列措施,都是在消滅帶金銷售。而據賽柏藍了解,現在還有很多一線醫藥代表后知后覺,以為醫生只要有私欲,就一定能靠回扣找出來一條出路,依然抱守殘缺。
實事求是說,這個觀點并沒有錯,醫藥推廣過程中,完全杜絕回扣也是個理想的場景。但是,還是要分清楚什么是主流和偏門,起碼在當前的局勢下,回扣營銷正日落西山、走向末路。
如果認不清這點,才是最大的危機。
對于企業來說,國家層面已釋放出了追求合理用藥的信號,就應該遵循此項原則。從藥品研發到設計營銷模式著手布局,應該摒棄帶金銷售的慣性,不要讓代表違規了,將自己置身于險境。
責任編輯:露兒
-
知名兒童退燒藥,立即停止生產、銷售、使用
3月17日,國家藥監局發布多條藥品注銷公告,安乃近滴劑、小兒解熱栓、小兒復方磺胺二甲嘧啶散等多個藥品被注銷藥品注冊證書,即日起停止生產、銷售、使用。...
-
多家知名藥企拆分業務
開年僅僅一月多,就有不少藥企宣布拆分業務,未來制藥行業走向如何?...
-
中藥、膳食……新冠肺炎恢復期中醫康復建議來了
為充分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加快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恢復期康復,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辦公廳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日前印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恢復期中醫康復指導建議(試行)》,從中藥、中醫適宜技術、膳食指導等方面提出詳細建議。...
-
醫藥代表太難了!多個醫藥代表被感染!多家藥企調整工資標準
這個冬天,很冷。疫情的爆發使藥械行業深受影響,打亂了很多人的工作計劃,讓人難過的是,多地多個藥械銷售代表已確認感染新冠肺炎。...
-
醫藥行業更新迭代 多家知名藥企高管辭職
醫藥行業迎來巨大發展的同時,也經歷著各大藥企的人事變動。...
-
多家知名藥企,高管辭職
醫藥行業迎來巨大發展的同時,也經歷著各大藥企的人事變動。...
-
口罩遲遲不發貨?一些企業被指假借賣口罩推廣APP
疫情之下,口罩難求,一些宣稱有貨源的企業通過自家APP售賣口罩。但有不少消費者近日向《工人日報》記者反映,下載幾款APP注冊并下單后發現,商家先是遲遲不發貨,過了幾天又強制取消訂單,懷疑企業沒有貨源或者貨很少,借賣口罩之名行推廣APP之實。...
-
跨國藥企新動態:業務拆分、高管調整、裁員……
近日,多家大型跨國藥企在公布財報的同時紛紛對外展示新的業務增長策略,以重組、拆分、裁員等行為進行企業內部調整,以節約成本,提高效率來實現業績增長。...
-
十幾家藥企調整獎金政策!
和大眾的行為沒有什么區別,醫藥代表小伙伴們的實際行為也是受制于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作為內部準備狀態的態度,我們也稱之為動機,疫情時期的安全就是其中之一,另一是存在于外部的情境壓力,比如公司給予的獎懲或者生活的壓力。表現出來的外在行為是態度與情境壓力二者的函數。...
-
醫院新規:查醫藥代表 掛鉤產品
大醫院嚴查醫械代表再升級!私下接觸醫務人員,直接停止采購公司代理產品。...
-
編外人員被收保證金?醫院取消編制大勢所趨
看到一家縣級醫院向編外人員收取5000元工作保證金,限時不交清者,醫院不再使用,老徐認為:編制制度或早已不適應醫院發展需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