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藥價虛高” 藥品價格執法要動真格
核心提示:醫療作為民生領域的老大難問題,近年改革呼聲不斷,改革辦法也層出不窮,但改革的實際效果仍不盡人意。前不久“部分藥品價格比出廠價高2000%”的消息,引發了社會輿論強烈關注。民眾對“藥價虛高”問題議論紛紛,特別是中草藥近年價格不斷飆升,抓一劑中藥過去只需幾元錢,現在動不動就幾十元。
醫療作為民生領域的老大難問題,近年改革呼聲不斷,改革辦法也層出不窮,但改革的實際效果仍不盡人意。前不久“部分藥品價格比出廠價高2000%”的消息,引發了社會輿論強烈關注。民眾對“藥價虛高”問題議論紛紛,特別是中草藥近年價格不斷飆升,抓一劑中藥過去只需幾元錢,現在動不動就幾十元。
在此背景下,國務院常務會議日前討論通過《國家藥品安全規劃(2011-2015年)》,強調“建立藥品安全監管長效機制,完善藥品價格形成機制、集中采購政策和藥品抽驗工作機制,健全問題藥品與退市藥品召回處置制度”。而就在該《規劃》通過的當月,國家發改委針對輿論關注的“藥價虛高”問題,對在我國境內生產或進口分裝藥品實際出廠價格及銷售等情況展開實地調查。這些舉動似乎又讓人們看到了藥品價格趨向合理化的曙光。
發改委實行藥品價格大檢查
此次發改委進行藥品價格調查,參照了前不久發布的《藥品出廠價格調查辦法試行 》(以下簡稱《辦法》)。
該《辦法》要求藥企如實填報《生產企業及藥品基本情況調查表》和《藥品出廠價格調查表》,調查人員將根據企業實際生產情況核實調查藥品規格,并選取具有代表性的1至2個規格開展調查。調查內容包括藥品出廠價及銷售等有關情況。出廠價包括最高和最低出廠價以及平均出廠價格;現行零售價項目分為國家定價、產地省定價和企業定價;銷售情況細分為銷售收入、銷售數量以及銷售人員數量。藥企拒報、虛報、瞞報、不配合調查的價格違法行為將被追責。
與此同時,《辦法》規定,調查人員不得要求企業提供與調查無關的資料;不得復印、持有調查資料供個人使用;不得對外披露調查企業任何資料和數據。
中投顧問醫藥行業研究員郭凡禮表示,新醫改三年之旅接近尾聲,而當初新醫改的目標“緩解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政府急需找到方法緩解目前“藥價虛高”的情況。國家發改委選擇這個時候推出藥價調查文件應該是對當下輿論熱點的回應。
藥價虛高,癥結何在
據了解,從1998年至今國家發改委出臺了28份下調藥價文件,特別是2009年10月,國家發改委對基本藥品的零售價實行限價,其中有45%藥品降價,藥品降價總幅度達25%。盡管如此,藥價虛高問題仍然難以根治。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其實一些藥品的出廠價格并不高,但是經過各種銷售渠道層層加價后,最終到達零售端的價格暴漲。比如,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出廠價不過0.6元,中標價卻高達11元,最后賣到患者手中超過12元。
一位不愿公開姓名的醫藥代表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他們中間商就是靠倒騰藥品的差價來生存,從一些小藥廠低價進來的藥品,往往賣給私人小藥店,而大醫院以及一些國營大藥店一般從正規渠道進藥,價格限定比較死,私人小藥店價格比較靈活,利潤空間也大。
江蘇醫學院附屬醫院院長劉東明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說,藥價虛高主要發生在中間環節,中間環節藥物品種亂,競爭無序,層層盤剝利潤,導致藥價不斷攀升,有的藥品終端零售價甚至超出出廠價的2000%,這種現象極不正常,這是個大問題,國家必須下力氣將它治理好。
藥價虛高也引起了醫藥主管部門以及一些行業協會的重視,并組織多個調查組對國內幾大中藥材市場進行實地調研。
中國中藥協會秘書長王桂華向有關媒體透露,根據該協會2011年對多地中藥材市場進行調研的結果表明,中藥材漲價,決不是某個因素單獨作用的結果,而是多方面因素相互疊加效應的體現。
王桂華分析認為,主要有六大因素相互交錯推高了中藥材漲價。首先是大的環境背景,糧、油、農、副產品等整體物價水平全面上漲,帶動中藥材價格上漲,特別是市場對通貨膨脹的預期增強,推高了中藥材價格。二是近十年來中藥材行情長期低谷徘徊,醫療機構和中成藥廠在采購中藥材時長期處于強勢賣方市場,嚴重挫傷了藥農種藥的積極性,造成生產萎縮,所謂“藥賤傷農”。三是長期以來野生資源過度開采,造成資源枯竭加劇。常用中藥材品種約70%來自于野外資源,長期以來無序、過度采挖致使野生資源受到極大破壞,不少品種已瀕?;蛘谮呄驗l危。在這次上漲的品種中,野生資料品種比例很高。四是自然災害影響。2009年至2010年期間,南方很多地方遭遇雨雪冰凍、旱澇、倒春寒等自然災害,使得中藥材幼苗受損,種植品種的產量銳減,供應不足導致價格上漲。五是游資炒作,抬高藥價。這是當前藥材價格異常上漲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原因。六是需求增加。一方面生產持續萎縮;另一方面中藥材用途不斷擴大,需求持續上升,供需矛盾日漸突出。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吳剛也親自帶隊調研,并就當前中藥材市場所面臨的生產供應矛盾問題提出了十點建議。
他提出,一要建立多部門協調機制,統籌管理,加強落實執行;二要加強信息平臺建設,合理規劃指導中藥材產業發展;三要建立完善農產品(11.18,-0.17,-1.50%)流通管理體系,加強產銷對接,減少中間環節;四要加快相關標準的制訂;五要對常用中藥材進行國家儲備;六要合理調節中藥材出口量;七要提高中藥材資源的利用率;八要加大對中藥材生產環節的保護和扶持力度;九要建立合理的中藥材價格形成機制;十要建立原料與成藥的價格聯動機制。
要從國家高度形成長效監管機制
《國家藥品安全規劃(2011-2015年)》強調“完善藥品價格形成機制”。對此,中國民族醫藥學會名譽會長諸國本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藥品價格合理化是必然趨勢,也是民心所向。”
但諸國本認為,中藥與西藥的價格形成可能會有所差異,中藥材受自然條件限制較大,很難規模生產,個別名貴藥材價格適當高些是可以理解的,但必須要貨真價實。
劉東明則表示,“目前我國藥品市場競爭相當混亂,這歸根結底還是科學管理水平問題。政府是應該出重拳對其進行嚴格治理,要從國家高度形成長效的價格制定和監管機制,從生產企業、中間流通、終端銷售等各個環節都要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定價辦法。”
劉東明認為,藥品價格長效機制形成后,流通環節將更便捷,更加市場化。過去企業生產出來的藥品不能直接進醫院,藥價虛高主要發生在中間環節,如果由藥廠跟銷售終端直接對接,可避免不正當加價情況。另外也可避免不合理的公關。比如,市里招標辦屬于市衛生局,省里招標辦屬省衛生廳,一些供銷商包括醫藥公司就會集中精力搞好招標辦關系,這里面難免出現串標等情況發生,甚至有可能出現藥價越招越高的現象。此外,醫保目錄對藥品市場也起著重要調節作用。有一些藥品能否進入醫保目錄,都由醫保部門來定,這也是藥企關注的主要問題,一些藥企為了擠進醫保目錄,就拼命去公關這些部門,結果一些價格較高,可用可不用的藥都一起進來,這勢必會提高用藥價格。
劉東明建議,藥品定價機制一定要科學合理。平價藥由專業人員進行評估定價,成本加合理利潤。而醫保單位藥品參保目錄不能只由醫保部門自行確定,應由當地主管部門、上級主管部門、還有其他相似地區同級單位等多個部門的專家共同參與制定,并且要明確哪些藥可以參保,哪些不可以,這樣制定的目錄才更加合理。
責任編輯:露兒
-
九部門聯合發文,大批藥代又要“倒霉”
九部門聯合發文,杜絕藥房托管、加強輔助用藥監管、實行藥代登記備案制度……大批醫藥人受影響。...
-
38個藥被重點監控 醫院監控力度足(附名單)
近日,江西省腫瘤醫院發布《第一批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的公示》,38個藥品被納入目錄,包括左氧氟沙星、頭孢替安、泮托拉唑、昂丹司瓊、谷紅等。 ...
-
國家開會,定調中醫藥發展路徑
據新聞聯播24日報道,主席當日下午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試點工作方案》等11個重要文件。...
-
新聞聯播公布:醫保目錄最新消息
從知情人士處得知醫保目錄的進展:本周一到周三是化藥開會,周四到周六是中藥開會。本周會將專家流程全部走完,剩余時間主要用來做內部數據的整理和簽批工作。...
-
醫藥代表登記備案制度 已在全國各地陸續落地
醫藥代表登記備案制度 已在全國各地陸續落地...
-
國務院發文:全國藥品大檢查來了
國務院發文,未來藥品的這些環節,將迎來力度更大的檢查和監管。...
-
執業藥師、制藥人違法失信將被嚴懲!
7月10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就《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管理辦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
財務案發,多家知名藥企卷入其中
由于帶金銷售、商業賄賂等案件頻發,醫藥代表一直處在飽受爭議的境況中。未來醫藥代表如何找到自己的價值,也許合規、合法是要邁出的第一步。...
-
藥代最大危機來了 大批普通西醫不能開中成藥
藥代最大危機來了 大批普通西醫不能開中成藥...
-
2019醫保目錄調整 這些藥機會來了(附名單)
昨日,藥監局發布審評通過的重點品種,這些藥在2018年12月31日之前獲得上市資格,意味著其有可能取得進入2019年醫保目錄的入場券。...
-
萬人裁員開始!醫藥行業巨頭內部大調整
據外媒披露,6月18日,總部位于德國的西門子公司宣布裁員約2700多人。統計報告顯示,西門子全球的員工數量在6.4萬人左右,這次裁員占其總量的4%。...
-
大批藥店主動“離場” 大批執業藥師“離職”
近日,江蘇省藥監局官網發布消息稱,自3月份起,在全省范圍內開展了藥品零售企業執業藥師“掛證”行為整治行動,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效。...